标签: 苏轼
-
苏轼的《黄州寒食诗帖》上,“死蛇挂树”与“石压蛤蟆”相映成趣,珠联璧合,堪称双绝
苏轼的《黄州寒食诗帖》上,“死蛇挂树”与“石压蛤蟆”相映成趣,珠联璧合,堪称双绝 黄庭坚和苏轼亦师亦友,关系密…
-
董其昌首次提出晋人取韵,唐人重法,宋人沿意
书法史上第一次用韵、法、意三个概念划定晋、唐、宋三代书法的审美取向的人是董其昌。他说:“晋人书取韵,唐人书取法…
-
董其昌说苏轼的行书《赤壁赋》全用中锋
一般来说作品中笔笔中锋是很难达到的,但董其昌跋苏轼的《赤壁赋》时说,苏轼写《赤壁赋》用的全是中锋,笔力几乎力透…
-
苏轼中年所写的行书《天际乌云帖》用笔取法颜真卿
苏轼不少的行书作品中都有颜真卿行书的影子,落笔沉着,行笔涩进,提按转折凝重,比如他中年所写的《天际乌云帖》,看…
-
苏轼的大字楷书《罗池庙碑》,被历代书家评为东坡“书中第一”
-
苏轼行书《宝月帖》
苏轼行书《宝月帖》,写于公元1065年,笔法精严,但不拘束;姿态妍美,但不做作;每字各具姿态,灵变无常,神采飞…
-
苏轼和书法有关的诗《书林逋诗后》
吴侬生长湖山曲,呼吸湖光饮山渌。不论世外隐君子,佣儿贩妇皆冰玉。先生可是绝俗人,神清骨冷无由俗。我不识君曾梦见…
-
苏轼用大楷书写欧阳修散文《醉翁亭记》,飘逸潇洒,端庄敦厚,气势恢宏,无一笔松懈,无一字不缜密
《醉翁亭记》是欧阳修于1046年担任滁州太守时所写的一篇散文。1091年,王诏担任滁州知州,想为《醉…
-
读苏轼对张旭楷书《郎官石柱记》的评价的困惑
最近一直在读一些书法家的书论。苏轼评价张旭的《郎官石柱记》说“今世称善草书者,或不能真行,此大妄也。真生行,行…
-
苏轼《寒食帖》加上黄庭坚题跋可谓珠联璧合
苏轼《黄州寒食诗帖》被誉为继王羲之《兰亭序》、颜真卿《祭侄稿》之后的“天下第三行书”。 黄庭坚在苏轼《黄州寒食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