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: 书法理论
-
这些汉代墨迹,捺划为何如此夸张
这些汉代墨迹,对“捺”的用笔达到了夸张的地步。仔细观看,“捺”划特别醒目,遇“捺”则变粗,有的夸张得像松鼠尾巴…
-
颜真卿《多宝塔碑》与《麻姑仙坛记》对比
和颜真卿四十四岁写的《多宝塔碑》相比,他六十三岁写的《麻姑仙坛记》更适合作颜体的临摹范本。该碑纯以笔法浑圆,字…
-
张芝的草书在东汉时期有多“火”?东汉著名的辞赋家赵壹的《非草书》内有详细描述
东汉草书艺术刚兴起之时,当时非常有名的辞赋家赵壹专门写了一篇赋《非草书》,非议当时刚新兴的草书艺术,抨击时人痴…
-
东汉赵壹《非草书》
赵壹(公元122年—196年),字元叔,汉阳西县(今甘肃省礼县)人,东汉辞赋家。是东汉时期与书法家敦煌人张芝,…
-
苏轼和书法有关的诗《书林逋诗后》
吴侬生长湖山曲,呼吸湖光饮山渌。不论世外隐君子,佣儿贩妇皆冰玉。先生可是绝俗人,神清骨冷无由俗。我不识君曾梦见…
-
清代王澍《论书剩语》
清代王澍《论书剩语》王澍(1688-1743),王若林,字若霖、筠林、号虚舟,别号竹云,亦自署二泉寓客,晚号恭…
-
黄庭坚《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
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丘郎气如春景晴,风暄百果草木生。 眼如霜鹘齿玉冰,拥书环坐爱窗明。 松花泛砚摹真行,字身…
-
清代于右任书法论述
我写字没有任何禁忌,执笔、展纸、坐法,一切顺乎自然……在动笔的时候,我决不因为迁就美观而违犯自然,因为自然本身…
-
清代 康有为《广艺舟双楫》节选
清代 康有为《广艺舟双楫》叙目 可著圣道,可发王制,可洞人理,可穷物变,则刻镂其精,冥䴙其形为之也。不劬于圣…
-
清代 朱和羹《临池心解》
学书须先明源流,次谙法度,次明传习之异同。源流者,书有十体、六体、五体之类,以及其所自始也;法度者,间架结…
-
清代 周星莲《临池管见》
上世结绳而治,自伏羲画八卦,而文字兴焉。故前人作字,谓之字画。画,分也,界限也。《尔雅·释丘》:“途出其右…
-
清代 刘熙载《艺概》节录
[评点]刘熙载(1813一1881),字伯简,号融斋,晚号窹崖子。江苏兴化人.道光二十四年〈1844〉进士,官…
-
清代包世臣《艺舟双楫》节录
述书[上] 乾隆己酉之岁,余年已十五,家无藏帖,习时俗应试书,十年,下笔尚不能平直,以书拙闻于乡里。族曾祖…
-
清代 杨守敬《学书迩言》
《书学迩言》 ○绪论 梁山舟答张芑堂书,谓学书有三要:天分第一,多见次之,多写又次之。此定论也。尝见博…
-
清代何绍基书法论述
跋陈叙斋藏赵文敏书千文 智师真草《千文》,草书分行比格,与真书齐同,故意近章草,而少参差超迈之趣。惟…
-
清代 阮元《南北书派论》[节录]
清代 阮元《南北书派论》[节录]南北书派论[节录] 书法迁变,流派混淆,非溯其源,曷返于古?盖由隶字变为正书、…
-
清代 钱泳《书学》
古来书碑者,在汉、魏必以隶书,在晋、宋、六朝必以真书,以行书而书碑者,始于唐太宗之《晋祠铭》,李北海继之。 余…
-
清代 朱履贞《书学捷要》[节录]
书有六要: 一气质。人禀天地之气,有今古之殊,而淳漓因之;有贵贱之分,而厚薄定焉。 二天资。有生而能之,有学而…
-
清代 梁巘 书论
承晋斋积闻录 执笔论- 书大字,笔锋须瘦硬。盖笔锋瘦硬,落纸时极力揉挫,沈着而不肥浊,否则肥浊矣。观东坡《罗池…
-
清代 宋曹 《书法约言》
书法约言 [注]《书法约言》中国清代书法理论著作。宋曹著。宋曹,字彬臣,一作邠臣,号射陵,自号耕海潜夫。大纵湖…
-
清代 笪重光《书筏》
笔之执使在横画,字之立体在竖画,气之舒展在撇捺,筋之融结在纽转,脉络之不断在丝牵,骨肉之调停在饱满,趣之呈露在…
-
清代冯班《钝吟书要》(节录)
书是君子之艺,程、朱亦不废。我于此有功,今为尽言之:先学间架,古人所谓结字也,间架既明,则学用笔。间架可看…
-
清代傅山书论
作字示儿孙 作字先作人,人奇字自古。纲常叛周孔,笔墨不可补。诚悬有至论,笔力不专主。一臂加五指,乾卦六爻睹。谁…
-
明代王铎论艺摘录
书法贵得古人结构。近观学书者,动效时流。古难今易,古深奥奇变,今嫩弱俗雅,易学故也。呜呼!诗与古文皆然,…
-
徐渭书论
银钩虿尾凭人说,何曾得见前人法?王子独把一寸铁,鱼虫翎鬣才能活。有时掷刀向壁哦,鸪鸧引鵛呼鴐鹅。门前同学三…
-
明代赵宧光《寒山帚谈》
书法略小引(因帚谈中时或泛及成案,为评议故,并录此引于首简。) 书法者,小艺道路也。此道不明,视南成北。古今名…
-
明代祝允明《奴书订》《评书》
奴书订 觚管士有“书奴”之论,亦自昔兴,吾独不解此。艺家一道,庸讵缪执至是,人间事理,至处有二乎哉?为圆不…
-
明代董其昌《画禅室随笔》
《画禅室随笔》为杂记体的书画小品文,所论终于禅说,而发端于论书。卷一包括《论用笔》、《评法书》、《跋自书》…
-
明代项穆《书法雅言》
书法雅言 原序 余故善项子京,以其家多法书,名墨居。恒一过展鉴时,长君德纯每从傍下,隻语赏刺,居然能书…
-
明代丰坊《书诀》
书诀 昔人传笔诀云:“双钩悬腕,让左侧右,虚掌实指,意前笔后。” 论书势云:“如屋漏痕,如壁坼,如锥画沙,如…
-
明代费瀛《大书长语》
明代费瀛《大书长语》 ○正心 杨子云以书为心画,柳诚悬谓心正则笔正,皆书家名言也。大书笔笔从心画出,必端…
-
明代解缙《春雨杂述》
明代解缙《春雨杂述》 学书法 学书之法,非口传心授,不得其精。大要须临古人墨迹,布置间架, 捏破管,书…
-
元代吾丘衍《学古编》
《学古编》 ◎序 干、莫,利器也;补履者,莫能用。欐梁,大材也;窒鼠穴者,莫能举。故求此道,必得于此道,则…
-
元代盛熙明 《法书考》
法书考 虞集序 伏羲始画八卦而文字兴焉,六书之象形,此其端也。中古简牍之事则史氏掌之,后世有天下者,盖…
-
郑杓、刘有定《衍极并注》
郑杓、刘有定《衍极并注》衍极并注- 衍极卷一 原序 书道其大矣,斯文兴焉。世之学者往往务谈高虚,谓书非…
-
元代陈绎曾《翰林要诀》
翰林要诀 第一 执笔法 擫 大指骨下节下端用力,砍直如提千钧。 捺 食推著中节旁。此上二指主力。 …
-
南宋姜夔《续书谱》
总论 真行草书之法,其源出于虫篆、八分、飞白、章草等。圆劲古澹,则出于虫篆;点画波发,则出于八分,转换向…
-
南宋陈槱《负暄野录》
负暄野录 ———————&…
-
南宋董逌《广川书跋》
广川书跋(节选) ——————R…
-
宋高宗赵构《翰墨志》
翰墨志———————…
-
宋代 米芾《砚史》
人好万殊,而以甚同为公,甚不同为惑。喻之而移,非真得之,更而得之,则必信其守。夫博奕犹贤乎已?则吾是文…
-
宋代 米芾《宝章待访录》
宝章待访录———————&…
-
宋代 米芾《海岳名言》
-
宋代 黄庭坚《论书》
论书[选自《山谷文集》]《兰亭叙草》,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。反复观之,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,摹写或失之肥瘦,亦自…
-
宋代朱长文《续书断》
《续书断》———————&…
-
宋 苏轼《论书》
一、创作论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书唐氏六家书后 永禅师书,骨气深稳…
-
北宋欧阳修《六一论书.试笔》
六一论书《试笔》[选自《欧阳文忠公集》]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学书为乐 …
-
五代南唐李煜《书述》
书述 ———————…
-
唐代韦续《五十六种书》并序
五十六种书并序 自三皇以前,结绳为政,至太昊氏,文字生焉。所谓依类象形 谓之文,形声相益谓之字,著于竹…
-
唐代张彦远《法书要录》
法书要录 [简介]《法书要录》10卷 唐 张彦远 撰此书系中国唐代书学论著总集。张彦远编著。张彦远,字爱宾,河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