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平复帖》是现存的古代最早写在纸上的书法作品,也是我国古代书法史中现存于世的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,被书法爱好者誉为“法帖之祖”。它的作者就是西晋著名文学家及书法家陆机。

陆机出身名门,是三国时期东吴丞相陆逊的孙子,他的父亲也曾担任过东吴的大司马。陆机20岁时东吴灭亡,他和自己的弟弟陆云隐居10年,整日闭门家中,刻苦学习,在文学和书法上都有了很深的造诣,与他的弟弟陆云合称“二陆”。后出仕晋朝司马氏政权,曾历任平原内史、祭酒、著作郎等职,世称“陆平原”。后死于“八王之乱”,被夷三族。
陆机是当时少有的奇才,文章可称天下第一,陆机写的诗,流传下来的共105首,大多为乐府诗和拟古诗。比如《君子行》、《长安有狭邪行》、《赴洛道中作》等。他的赋今存27篇,其中《文赋》、《叹逝赋》、《漏刻赋》等比较出色。另外还有很多优秀散文流传至今。

书法方面,陆机对书法的热爱不亚于文学。他一生中创作了很多杰出的书法作品,尤其是他的《平复帖》,被人们称为“九大镇国之宝之一”。 《平复帖》有九行,内容只是陆机问候友人的平常手札。上有宋徽宗赵佶泥金题签和“宣和”、“政和”二印。惜距今一千七百多年。《平复帖》是草书演变过程中的典型书作,最大的特点是犹存隶意,但又没有隶书那样波磔分明,字体介与章草、今草之间。细观此帖,秃笔枯锋,刚劲质朴,整篇文字格调高雅,神采清新,字虽不连属,却洋洋洒洒,令人赏心悦目,字里行间透露出书家的儒雅与睿智。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曾经这样评价《平复帖》:“火箸画灰”,来赞美《平复帖》线条的苍劲枯涩之美。

明代大书法家、鉴赏家董其昌在《平复帖》的题跋里说:“右军以前,元常以后,为此数行,为希代宝。”这里“右军”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,“元常”是三国时期魏国大书法家钟繇,也被后世认为是楷书的鼻祖。董其昌认为,在三国和东晋之间,就这么几行字迹,代表了那个西晋时代的书风,因此赞美为“稀世之宝”。
《平复帖》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同时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都有参考价值。以现代的考古、鉴定来看,王羲之的传世墨迹都是复制品,唐代的摹本已经是凤毛麟角,钟繇的《宣示表》也不是三国时期的原作。而《平复帖》大家公认为西晋人的墨书真迹,这的确比王羲之、钟繇的这些传世摹本更加具有断代上的重要性。因此《平复帖》更加显得倍加珍贵,稳稳坐上了“墨皇”“帖祖”的宝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