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的《黄州寒食诗帖》上,“死蛇挂树”与“石压蛤蟆”相映成趣,珠联璧合,堪称双绝

黄庭坚和苏轼亦师亦友,关系密切,二人互相调侃对方的书法,苏轼称黄庭坚的书法瘦长似“死蛇挂树”,黄庭坚称苏轼书法肥短似“石压蛤蟆”,在苏轼的《黄州寒食诗帖》上,黄庭坚洋洋洒洒写下了四十多个字的跋,字的大小与苏轼原诗差不多,字字珠玑,精妙绝伦。足以与苏书相媲美。“死蛇”和“蛤蟆”并排陈列,相映成趣,珠联璧合,佳妙天成,堪称双绝。


苏轼的《黄州寒食诗帖》被誉为继王羲之《兰亭序》、颜真卿《祭侄稿》之后的“天下第三行书”。


公元1082年的寒食节,苏轼被贬黄州已经三年了,为了表达自己惆怅孤独的心情,挥笔写下了这两首寒食诗。苏轼将诗句中情感的变化,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,笔锋转换多变,断联浑然天成,结字大小、疏密、轻重、宽窄,参差错落,变化万千。通篇书法跌宕起伏,内敛外放,刚柔并济,神采飞动,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。
黄庭坚对苏轼的《黄州寒食诗帖》的诗及书法都非常崇拜,在帖后作跋赞叹说此诗水平恐怕李白也无法超越,此书法兼有颜真卿、杨凝式、李建中笔意,就算让苏轼自己再写一遍,恐怕也写不出这个水平了。
原文:“东坡此书似李太白,犹恐太白有未到处。此书兼颜鲁公、杨少师、李西台笔意,试使东坡复为之,未必及此。他日东坡或见此书,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。”

书法妙绝,气酣而笔健,与苏轼的字并列可谓珠联璧合。黄庭坚是苏轼的学生,书法上受苏轼影响较大,其撇捺开张、字形扁阔、字势向右上扬等,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。

黄庭坚是苏轼的学生,也是苏轼的好友,也是最了解苏轼书法的人,苏轼的书法,在北宋开始并不十分为人称道,甚至还受到不少的讥评,能够独具只眼,赏识他的书法的,首推黄庭坚。黄庭坚是苏轼学生,不仅景仰老师的人品、学问、文章,对他的书法也有独到的评价,而不人云亦云。他说:“东坡书随大小、真、行,皆有妩媚可喜处。今俗子喜讥评东坡,彼盖用翰林、侍书之绳墨尺度,是岂知法之意哉!余谓东坡书,学问、文章之气,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,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。”真可谓慧眼识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