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艺学艺站

被冠以“中华第一美帖”、“中华十大传世名帖”、“天下第八行书”的《蜀素帖》到底有多美

  《蜀素帖》,绢本,行书,共71行658个字,是北宋书法家米芾在元祐三年到太湖游玩时即兴而作,内容是数首米芾自己写的诗,被后人冠以“中华第一美帖”、“中华十大传世名帖”、“天下第八行书”的美誉。    

米芾的《蜀素帖》之所以被称为中华第一美帖,和其书写用的“蜀素生绢”有很大的关系。“蜀素”是北宋时蜀地生产的一种高档白绢,东园邵子中用优质的蜀素制作成一幅长卷,空出卷首希望得到名家题诗。可是传了三代也没遇到一个敢在上面写字的人。因为丝绸织品的纹路粗糙,滞涩难写,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。


公元1088年,三十八岁的米芾被邀请在这卷蜀素上题诗。米芾挥毫在上面题了自作的五七言八首诗,写得随意自如,清劲飞动,如鱼得水。由于丝绸织品粗糙且吸水性弱,不易受墨,在上面写字比较费力,需要全力以赴。而米芾写字的特点是用笔快,所以写出来的字线条显得枯渴自然,墨色有浓有淡,精彩动人。很好地体现了米芾“刷”字的特点。明代董其昌在《蜀素帖》后跋曰:“此卷如狮子搏象,以全力赴之,当为生平合作”。

《蜀素帖》流传有序,明清两代被众多书法家收藏,后入清内府,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。


分类

标签